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,这次西南旱灾“是有气象资料以来,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。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、气温高,两重原因共同作用。”
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认为,“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”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。他解释说,西南地区的降水,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。但去年以来降水很少,这是因为印(度)-缅(甸)槽活动很弱,对水汽输送不利;另外,从去年秋冬季开始,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明显异常,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,气压场偏强,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,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,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,所以降水偏少,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。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。
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告诉记者,西南地区发生的旱情是正常的、是周期性的自然灾害,“水灾、旱灾的发生都是正常的,因为地球总是在变的。气候异常是肯定的,毫无疑问的,但区域的环境和整个大环境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相关的,像美国雪灾、欧洲雪灾都非常厉害。今年是整个全球气候异常,很突出,中国的旱灾也是全球气候异常表现的一部分。”
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研究员也认为,西南旱灾是大自然的调整过程,只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调整的难度,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大。
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、著名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孙鸿烈院士向本刊记者表示,他更倾向于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、是气候变化的判断。“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问题,不是环境、生态问题。当然,干旱之后,肯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。”
陈宜瑜表示,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力所不能阻止的,但防灾减灾是可以努力做到的。“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,提高自身的抗灾害能力,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,这是可以做到的。”
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的孙鸿烈告诉记者,“中国人均水资源实际上只有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,而且地区分布又很不均衡,可以说,中国水资源非常紧缺,但很多人并没有建立起节水意识。”这次旱灾再一次为国人敲响了警钟。
本文由上海网站制作首选品牌引航博景(https://www.joyweb.cn)原创编辑,转发请注明来源及版权归属。
原文分享地址:
http://www.joyweb.net.cn/news.asp?id=942
□ 四步骤,安全修改网站优化关键词
□ 网站后期运营维护比网站建设制作更为重要
□ 三个统一实现企业网站建设营销新效果
□ 网站建设低价格背后是劣质产品与服务
□ 网站建设不等于网站流量更不等于网络营销
□ 赢在搜索 成功的原创写作从标题开始
□ 真实的谎言:网站拍照与BBS备案取消
□ 邵阳空壳政府网站,执政为民忽悠谁?
□ 搜索引擎网络营销的创意比排名更为重要
□ 网站建设内容为王但不可误入内容歧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