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到两年时间,便疯狂敛财10亿余元,发展传销人员13万余人,波及全国20多个省、区、市……近日,这个打着“点击广告就能赚钱”的幌子,向人们编织着“一夜暴富”美丽神话的香港世界通国际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世界通”)轰然倒塌。这起涉案金额和人数堪称史上之最的非法网络传销案在破获后,引发了诸多疑问和思考。“世界通”的骗术究竟有多高?这些人缘何深陷传销陷阱?
销售手机软件发展网络
“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还钱。村里像我这样借高利贷加入‘世界通’的人有很多,我们已经不敢回家了。”海南省儋州市光村镇村民王五宁为了加入“世界通”,他不仅拿出了自己2万多元的全部积蓄,还借了5万元高利贷。
“我对‘世界通’的经营模式其实完全不懂,只是看见身边的朋友都在做,他们都告诉我能赚大钱,也就跟着做了。”这位淳朴的海南农民做梦也没想到,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就这样血本无归了。
“世界通”真的能赚大钱么?据公安机关介绍,表面上,“世界通”是通过销售手机软件来发展其销售网络,宣传“每点击一次软件上的广告就可返利0.1元。买软件越多,代理商的级别也越高,点击广告的返利就越多”。
然而,“点击广告赚钱”只是“世界通”的幌子。例如,一次性花4496元买5张软件卡成为“入门级”会员后,每个卡每天只能看30条广告,这样每天只能返利15元,需要连续点击10个月才能收回购卡的成本;如果是一次性花14万元买200张卡的二级代理商,一天则要点6000条广告,而这显然已超出常人负荷。更重要的是,“世界通”并没有和任何企业签订广告协议,其软件中的广告也只是电视截屏。
实质上,“世界通”最吸引人的还是通过发展“下线”获得高额奖金回扣。该公司规定,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发展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,计算和付给8%至30%的折扣。而通过这种方式打造出来的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式的营销网络,能获利的只有处于塔尖的少数组织者和高级代理商。这种“拉人头”算报酬的做法,已经将其非法传销的面目表露无遗。
然而,就是这样拙劣的暴富神话,却发展了13万余人的传销队伍。一些代理商为了获取高额回报,投入巨资参与“世界通”的传销活动。有的甚至不惜通过高利贷、抵押房产等方式筹集加盟资金。很多代理商在亲友中发展下线,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。
今年3月份,海南省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,“世界通”在该省临高县一个村涉嫌进行非法传销活动。工商局和公安部门调查后发现,该村20多个村民卖房卖地成为“世界通”的加盟商,金额达20多万元。
近日,公安部、国家工商总局已向各地公安、工商机关作出部署,要求对非法敛财10亿余元的“世界通”涉嫌传销犯罪活动进行依法查处。“世界通”公司总裁施永兵、海南分公司总裁强科信、吉林分公司总裁傅衍平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。“世界通”这座炫极一时的传销王国由此轰然倒塌。
三块招牌打造惊天骗局
记者在长期的跟踪调查中了解到,“与政府合作”“借媒体宣传”和“公益活动”是“世界通”自2007年1月在香港成立公司之后迅速创出名号的三块“金字招牌”。
在与政府合作方面,今年2月,“世界通”与长春市双阳区签订1.3亿元的项目投资意向书,随即,“世界通吉林分公司”在长春开业。同年3月18日,与海南省儋州市举行项目投资意向签约仪式,商定在儋州市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“世界通”大型无线流媒体软件研发与运作基地,但至今该项目无任何实质性进展。“世界通”打着与政府合作的幌子蒙蔽了众多群众,同时,也对有关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严重影响。
在借助媒体宣传方面,今年2月13日,“世界通”与海南某电视台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,该电视台除定期为“世界通”公司宣传外,还开设《世界通专栏》电视节目,主要探讨3G及无线流媒体产业的话题。另外,还有多家国内报纸、电视台、电台刊登“世界通”的广告,或者将其活动作为新闻来报道。
同时,“世界通”还热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,为自己脸上贴金。2008年7月的亚太华商领袖博鳌论坛上,“世界通”承诺自当年8月1日起,公司每销售一张软件卡,均提出1元存入慈善救助基金,用于扶助公益事业,并向“5·12”地震受灾的江油中学捐助200万元。
“政府跟媒体都和‘世界通’有合作关系,我们普通老百姓还能不相信吗?”今年6月,在海南省儋州市投资做生意的浙江商人郭元看到媒体对“世界通”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的报道后,便打消了起初对“世界通”经营模式的疑虑,爽快地将14万元打入“上线”的账户。谁知付款后不到3天,他就被告知“情况不妙,‘世界通’网站被查封了”。
13万传销人员血本无归
“我们的心理很矛盾,一旦上了这个‘贼船’就很难下来。”海口市一位二级代理商张良说,代理商大都通过发展亲友、同事甚至下属来参与。当得知“世界通”的传销本质后,许多人反而不希望公司垮台,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地发展“下线”以捞回成本。
海南省儋州市一位二级代理说:“我将辛苦攒的积蓄和借来的总共14万元投进去成为二级代理商之后,现在这些钱都打了水漂。‘上线’一直躲着不见,弄得老公都跟我离婚了。”
海南省工商局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何海平介绍说,对于这些传销人员,目前,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正抓紧进行全面的调查、甄别、取证,并依法处理。目前,“世界通”的账户都已经被冻结,将来要作为非法收入上缴国库,从法律上讲无法将这些非法资金再退还给传销参与者。
这就意味着,13万余人的传销大军将要面临的,除了个人的“投资”无法收回之外,部分组织者还有经济上的处罚,部分骨干和高级代理商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。
海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董长清分析认为,每一次查处的传销大案都让众多参与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也让群众对传销活动深恶痛绝,但非法传销仍然屡禁不绝,大批的群众一再受骗,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。
董长清说,减轻打击传销所付出的代价,应从“防”和“打”两方面进行反思。“防”主要指群众应保持良好的心态,防止出现“一夜暴富”的心理,谨慎投资,特别是对自己不熟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领域要反复分析,不轻易出手,在当前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的网络传销上更不能冲动和随大流。“打”主要指从深层次上调整和完善打击传销的法律与制度,协调好工商部门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,提高打击传销的效率,形成打击传销快速反应和预警机制。
相关链接
投资3G小心营销陷阱
据无线互联网分析机构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记者分析,“世界通”案件意味着无孔不入的传销已经渗入电信业领域。不过张毅认为,电信业的传销案件与其他行业的传销案件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“几乎所有传销产品,无论是营养品,还是手机广告返点,都是与老百姓有一定距离的高科技。”张毅认为,正是利用了与人们常识有距离的产品,传销才可能哄骗人上当。
张毅还表示,“世界通”案件也反映了无线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少机构有意无意地扭曲。张毅认为,在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,不但要防止“世界通”这种赤裸裸地传销敛财,还要警惕一些披着合法外衣,也是在利用人们对高新技术的无知和高深莫测的“理论”、甚至曲解国家相关部门的文件设下的营销陷阱。目前一些机构向投资者以高价出售三五年内都没有多少投资价值的“短信网址”、“移动商铺”,就属于此类。
张毅表示:“在类似骗局面前,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手段,最大限度地让人们真正了解高新技术。而大众在对新技术投资前,亦应该最大限度地了解清楚,再进行投资。”
高科技传销“三部曲”
据业内专家介绍,实际上除了‘世界通’,还有好几个团伙利用网络电话卡等通讯工具参与类似的传销活动,其中部分尚未被破获。这些利用高科技传销公司基本上都有所谓的业务开展“三部曲”。
一部曲:知名教授讲理论。高科技传销往往通过各种“研讨会”吸引市民参与。这些研讨会往往配备各色讲师讲授让人神往的经济理论。比如“世界通”授课时就让讲师大谈北大某经济学教授的“第三方埋单”的“IP理论”以证明透过“世界通”暴富真实可行。因此,这些“讲师”们也往往通过国际经济形式、产业结构,最后引申到具体的业务。
二部曲:煽动狂热情绪。在用理论证明了公司产品无懈可击后,“代理商”会通过讲演、视频等方式来煽动狂热情绪,让头脑发昏的与会者纷纷表示愿做代理商,看广告挣大钱。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信专家表示,他曾被一位前下属邀请到一个类似的传销课程授课,但他发现这些学生与往届学生不同,表现出异常狂热——疯狂地鼓掌,讲完课程后纷纷跑着前去献花、合影。
三部曲:业务员跟上签约。当这些与会者依然头脑发热之际,谈钱的业务人员就开始行动。与会者往往会被业务员拉到隔壁房间,被建议购买相关产品,或成为下线“代理商”。 但是注册交钱后,与会者要么落入传销骗局,要么发现这些高科技产品其实没有什么用。
本文由网站建设首选品牌引航博景(https://www.joyweb.cn)原创编辑,转发请注明来源及版权归属。
原文分享地址:
http://www.joyweb.net.cn/news.asp?id=329
□ 苹果手机999元?电视购物忽悠你没商量
□ 网民3.6亿,普及率27.1%,中国互联网成就世界之最
□ 首部互联网题材电影《网事如歌》开拍
□ 九成互联网应用程序存在缺陷,浏览器火狐和Safari居首
□ 网站建设突出重点后营销就会事半功倍
□ 企业网站建设制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
□ CN域名的优点
□ 优秀网站建设是数据分析和精心策划的结果
□ 原创写作面向搜索,坚守品质优化有道
□ 新版IE9浏览器或将于下月上市
|